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 对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56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5-09-23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壮大中高山蔬菜产业的建议》(第56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锚定目标定位,发展壮大规模”的建议
攀枝花市山地面积超过90%,海拔1200米以上区域昼夜温差大、光照足,适合种植绿色生态高品质蔬菜。2024年,印发了《攀枝花市发展中高山蔬菜产业实施方案(2024—2027年)》《关于做好中高山蔬菜试验示范项目工作的通知》,科学布局全市中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核心区、辐射区、潜力区,明确了未来3年的年度发展目标,确立到2027年建成6.3万亩中高山蔬菜产业基地,其中:米易县1.75万亩。计划通过集中连片建设千亩核心示范片7个(米易2个),引领中高山蔬菜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2024年,攀枝花种植蔬菜29.23万亩,产量114.46万吨,产值60.94亿元,主要以茄果类、瓜果类、豆类等喜温蔬菜为主,一年四季均可种植,还有鲜食豌豆、叶菜类、葱蒜类、薯芋类、鲜食玉米等,蔬菜外销率70%以上,主要目标市场为“三北”、华中地区、成都、重庆及周边各大城市。
二、关于“强化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的建议
我市正在争取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已进入《四川省第三批整市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名单》,未来3年,我市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中高山区农业基础设施,将在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的支撑下实现大改观。同时,我们也积极争取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老旧设施大棚更新改造项目、省级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蔬菜发展项目、省级财政蔬菜产业绿色发展项目等中央和省级项目支持,推进中高山蔬菜产业设施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中高山蔬菜产业的设施化水平。
三、关于“聚焦关键技术,提高发展质效”的建议
在中高山蔬菜产业发展上,我们积极组织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攀枝花综合试验站的专家团队、全市蔬菜专业技术人才、全市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好新品种筛选、示范、推广,做好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轻简化、宜机化、粮经复合等先进适用技术和种植模式的集成示范,做好“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产销组织模式建立,强化“三新”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引领中高山蔬菜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四、关于“强化质量管控,守牢安全底线”的建议
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抓好农资打假和专项整治工作,完善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使用等管理制度。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以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为载体的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四挂钩”工作要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严格整治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2025年第一次抽样检测任务125批次,同时印发春季农资打假工作通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建立豇豆、芹菜、芒果、大口黑鲈等生产主体名录,开展豇豆质量安全专项监测,现场检查指导工作2次。
五、关于“着力品牌培育,拓宽市场渠道”的建议
坚持把发展绿色、有机蔬菜作为中高山蔬菜发展的主攻方向,支持鼓励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中高山蔬菜品牌创建和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目前蔬菜绿色食品4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加强品牌培育,持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米易番茄”成功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阳光米易”区域公用品牌在2024年蝉联“全国最具影响力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称号,“阳光米易”荣获四川省首批十大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新营销模式,鼓励村集体、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进机关(单位)食堂、商超、批发市场等,主要目标市场为“三北”、华中地区、成都、重庆及周边各大城市。
六、关于“探索联村创富路径,创新发展模式”的建议
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方式,推进中高山蔬菜产业标准化、集约化、商品化发展。指导各县(区)构建完善“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乡农业社会化服务站+村农业社会化服务协办员”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搭建起农户、集体经济组织、服务组织的服务桥梁,有效整合小农户服务需求和市场资源。充分调动服务主体和农户积极性,通过“服务中心+服务联盟+服务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中心+服务联盟+村级协办员+农户”“服务联盟+服务主体+农户”等形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
感谢您对我市中高山蔬菜产业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全市农业农村工作。
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