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四川省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 发布时间:2020-06-23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各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有关农业科研、教学单位:
2020年中央财政通过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继续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给予支持。重点聚焦公益性职责履行,加强基层推广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农技推广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完善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服务融合发展机制,在贫困地区、生猪大县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开展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构建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步伐,建设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培育科技示范主体,推广应用绿色增产、节本增效主推技术,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样板。完善以工作实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激励制度,激发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活力,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按照农、财两部安排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四川省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6月12日
四川省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计财发〔2020〕3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20〕8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一号文件部署,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重点任务,围绕建设四川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聚焦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抓手,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职责履行,广泛集聚资源壮大农技队伍,激发人员活力提升服务效能,为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年度目标
2020年,全省建设500个以上集示范展示、指导培训、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广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的主推技术,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85%以上农技人员应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开展在线指导和服务效果展示。基层农技人员普遍接受业务培训,参加5天以上脱产业务培训的基层农技人员达到18000人以上,培育1000名以上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在贫困地区、生猪大县全面实施,贫困村农技服务实现精准全覆盖。
三、实施范围
坚持统筹兼顾,在总体“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实施意愿高、已有任务完成好的农业县(市、区)。2020年,具体在21个市(州)、176个县(市、区)实施,重点聚焦农业科技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优质绿色高效技术示范推广、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模式构建完善等方面,提升推广服务效能,加快科技进村入户。强化以结果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提高项目实施成效和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四、重点任务
(一)提升贫困地区农技服务实效。加大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技术供给,提高技术服务的精准性和效果持续性。一是继续实施“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开展技术扶贫行动”。为88个重点贫困县的11501个贫困村每村选派一名农技员,开展“五个一”科技帮扶行动。二是组建农业产业综合技术指导专家服务团和巡回服务小组。整合省、市、县三级专家组建农技专家服务团,统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种养大户、田秀才和土专家等组建技术巡回服务小组,实现贫困县、贫困村和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科技帮扶全覆盖。三是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实施深度贫困县“一村一名农技员”提能培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免费定向培养计划,为深度贫困地区培养一支“永久牌”人才扶贫力量。四是实施深度贫困县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继续面向深度贫困县选派专家服务团,聚焦未摘帽县顺利摘帽需要、基层需求变化、帮扶工作连续性等因素,跨层级、跨单位、跨领域遴选专家开展“点对点”科技帮扶。五是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为贫困县每县招募1-5名特聘农技员,支撑贫困地区走出一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农户增收可持续的产业扶贫路径。
(二)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着力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全程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服务。一是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能力。深入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四川省实施办法,立足职责履行和发展要求,强化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定位。做好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乡镇综合设站的要专人专岗,分别设站的要保障编制人员,确保专门岗位、专门人员履行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加强乡镇农技推广、疫病防控、检验检测等机构设施条件建设,提高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支撑能力。支持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组织协同开展农技服务,鼓励农技人员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二是引导科研院校开展农技服务。支持鼓励农业科研院校发挥人才、成果、平台等优势承担相关任务,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放大院(校)地共建、科技驿站等创新模式作用效果。三是壮大社会化农技服务力量。引导支持企业、合作社、专业服务组织等开展农技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承担公益性农技服务。遴选推介一批农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典型案例。
(三)大力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进一步完善特聘计划实施思路,创新具体措施,提升服务效果。一是扩大实施范围。2020年特聘计划在贫困地区、生猪大县全面实施。二是拓展实施内容。贫困地区重点强化特色产业农技指导服务,生猪大县重点围绕加强动物防疫强化指导服务。三是强化效果显现。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方式,对特聘农技员履行服务任务情况进行在线动态管理,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成效,遴选推介一批“最受欢迎特聘农技员”。
(四)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能力。一是加强农技人员培训。按照“部省加强示范培训、市县注重实地培训”的分工协作机制,分层分类组织实施。部省农业农村部门遴选一批业务能力较强、带动影响力较大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统一组织脱产培训。市县统一组织开展实地培训,全覆盖培训贫困村驻村农技员。加强课程体系和培训师资库建设,融合理论教学、现场实训、案例讲解、互动交流等培训方式,提高农技人员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强培训管理,健全培训档案,将示范培训骨干班、实地培训普遍班的信息及时填报到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二是加大高素质人员补充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意见》(川办函〔2017〕55号)精神,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组织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依法严把人员进入“门槛”,按规定公开招聘,选拔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三是强化指导服务业绩考评激励。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完善以工作实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机制,对长期扎根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技人员,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绩效激励等方面予以倾斜。
(五)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样板。聚焦主导特色产业需求,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示范载体,实现村有科技示范主体、镇有科技展示样板、县有产业示范基地。一是精准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按照“选好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则,每个项目县遴选2个以上示范作用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等作为示范主体,完善农技人员对口精准指导服务机制,将示范主体打造成主推技术应用的主力军、“永久牌”农技服务专家队伍,切实发挥其对周边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增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能力。聚焦县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年度主推技术推广任务,每个项目县建设3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统一树立“2020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标牌。突出支持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以基地为载体示范推广主推技术,开展农技指导和培训服务。三是打造科技支撑乡村产业示范样板。以科技助力产业提质升级增效为主要路径,强化科技、人才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驱动和引领作用,打造科技强镇、智慧农场、生态循环农场等农业科技展示样板,形成科技要素驱动、可借鉴可复制的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四是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带。紧紧围绕成渝主干或中轴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集聚人才、技术等科技要素资源,建设粮经饲统筹、种养循环、稻渔结合,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发展的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带。
(六)强力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副食品供应,构建部抓引领性技术示范、省抓区域重大技术协同、县抓主推技术落地的立体化格局。一是开展引领性技术集成示范。按农业农村部总体统筹、部署推广单位牵头实施、新型经营主体集成示范的组织实施模式,深入推进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基于北斗导航智慧麦作技术等引领性技术集成示范。二是完善区域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模式。继续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2020年选择在小麦、蔬菜、中药材、生猪(疫病)、肉牛(饲草)、水产等6个产业实施,重点在40个试点示范推广20项重大技术,完善政产学研推用“六位一体”协同推广模式。三是提高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按照部省县三级主推技术遴选推介机制,部省强化引领带动,县级遴选聚焦主导(特色)产业需求,各项目县以主导(特色)产业为单元,遴选3-5项主推技术,组建主推技术指导团队,形成易懂好用的技术操作规范,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实现主推技术精准进村入户到田。
(七)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一是全力推进农技推广在线服务。引导推动广大农技人员、专家教授等,通过APP、微信群、QQ群、直播平台等,在线开展问题解答、咨询指导、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服务。二是提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覆盖面。建立协同高效推进、共建共用共享的平台运行模式。紧紧围绕用户需求,精准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资源和配套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技人员、专家教授和生产经营者对平台的认知度和使用率。三是加强年度任务线上考核和成效展示。将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和年度任务线上应用,作为农技人员培训的基本课程。完善在线管理数据库,实时展示年度任务进展动态和取得效果。年度任务支持的示范基地、人员培训、示范主体、协同推广等年度任务,实行全程线上动态展示。承担年度任务的所有专家、特聘农技员、服务主体等,均须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填报服务做法和具体成效。
五、保障措施
2019年12月19日,《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下达2020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通知》(川财农〔2019〕197号),将专项资金下达到各项目县和实施单位,分县下达了绩效目标。2020年3月10日,农业农村厅《关于抓好2020年度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川农函〔2020〕184号),印发了小麦、蔬菜、中药材、生猪(疫病)、肉牛(饲草)、水产等6个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实施方案。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涉农转移支付项目管理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年度任务。
(一)加强组织实施。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好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对支撑农技推广体系发展、高效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健全工作组织协调机制,推动政策衔接配套,实现上下协同联动。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要指导辖区内各县(市、区)农业(农牧)农村局紧紧围绕2020年任务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结合地方实际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实施方案,于7月20日前以正式文件将各县(市、区)纸质方案统一汇总报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电子文档随文报送。
(二)加强信息报送。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农牧)农村科教部门要落实专门信息员,按要求及时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机构、人员等信息填报至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将补助项目实施的工作动态、组织管理、农技人员培训、示范基地、示范主体、特聘计划、主推技术等信息及时填报至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建立项目执行定期调度督导机制,定期开展项目调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认真做好项目实施总结,全面总结分析执行情况(包括产业技术扶贫情况)、存在问题并提出有关建议,项目实施总结以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文件于2021年1月13日前报送至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
(三)加强绩效考评。以农技推广服务实效、服务对象满意度等为核心内容,开展全过程全覆盖绩效考评。依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对年度任务基本信息、实施情况、取得成效等实行线上“全覆盖”动态考评,将考评结果与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主推技术到位率”指标、年度评优及年度经费测算等挂钩。
(四)加强交流宣传。充分挖掘任务实施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通过现场观摩、典型交流等方式和网络、报纸、电视等渠道进行推介宣传。大力总结宣传农技推广体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障农业生产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做法等,全方位展示农技推广体系良好形象和作用发挥情况。组织开展第二届“寻找全国最美农技员”“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遴选推介等活动,发掘宣传一批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业绩突出的典型人物,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农技推广工作的良好氛围。
联系单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
联系人:李映福 谢贞建
联系电话:028-85505658 85505646
电子邮箱:scnyk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