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 积极做好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来源: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12-12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四届四中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为加强农村传统手工艺和生产技艺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我市按照“坚守工匠精神、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就业增收、坚持绿色生产”的原则,从全市农村挖掘并向省级申报了三批具有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农村生产生活遗产项目,重点申报了传统美食、传统服饰技艺、民间手工艺品和文化艺术等农村生产生活遗产项目。截至目前,我市共有9项遗产项目(第一批,盐边油底肉(东区)、仁和区苴却砚雕刻技艺、米易新山傈僳族织布技艺和土法熬制红糖技艺;第二批,米易县新山傈僳族刺绣技艺、盐边县永兴周府糕点和古法桑葚膏制作;第三批,米易梯田红米、盐边油底肉)成功入围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

  目前,我局按省农业农村厅要求,正在补充认定一批省级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

  1.啊喇营盘火腿制作技艺:传说三国时期,蜀吴相争诸葛亮统兵作战于川滇交界的营盘山,并在营盘山上安营扎寨建设古军营和古战壕长期抗击敌军。其间,军队伙夫多次摸索制作了味道独特的啊喇营盘山火腿,此后当地村民沿袭至今,其制作工艺,历经数代传承,至今已有约1800年历史。营盘火腿,用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熟食喂养超10个月的黑皮猪的后腿肉为原材料,采取手做甄选,经过修整封血、香叶腌制、木缸静置、自然风干等精细工序制作而成,时间长达8个月。制成的火腿形似琵琶,瘦肉呈玫瑰色,肉质油脂饱满、软糯适中,味香鲜可口并伴有淡淡甘甜,存放千日后薄片生吃最是美味,达到以色、香、味、形“四绝”。目前,营盘火腿已于2018年注册商标,2019年被列为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盛其富评为仁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2023年4月火腿拍摄的《味道—原味乡间》上了中央电视10台,是当地有名的紧俏货,深受好评。

  2.高峰高寒风味腊肉:高峰高寒风味腊肉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传承,历史悠久。高峰村是一个彝族聚居村,自古以来以农耕为主,生活习性和大凉山彝族大同小异,每年彝族年时正值寒冬时节,这里的彝家会宰杀用纯粮食、绿色养殖的高山猪过年。猪肉撒盐腌制后,挂在烤火房内晾干,人们在过冬烤火取暖时,腌制肉经过柴火的烟熏火燎,解决了高寒山区腌制腊肉易发霉难以长期保存的难题,食用时又是一道独特的高寒风味,腊肉口感细腻、肥而不腻是高峰村居民生活生产必备美食。高峰村“高寒风味腊肉是经历代先祖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后形成经验,通过言传身教传承给后代子孙安家立命的本领,从而形成的高峰村独特的风味美食。

  3.俚濮彝族刺绣:据考证,俚濮彝族刺绣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彝族克智中说:“剪裁缝补金觉乌基来发明;纺线织布濮莫尼衣来发明。”彝族刺绣应该是顺着剪裁、缝补的产生而产生的。距今最少有1700年的历史。俚濮彝族的刺绣工艺手法甚多,表现力强,适宜于绣花草纹样。刺绣手法变化较多,有控绣、引绣,以及缠针、乱针、长短针等,多将挑、压、镶等工艺结合,根据图案色彩的需要,以红、白、青、绿、蓝、黄等颜色的线交替使用,图案、纹饰有较为形象的动物、植物、山水、天象和抽象的各种几何形图纹。饰品精美细致,质地较松软。农村生产生活遗产门类较多、涵盖衣食住行,遍布全市各族各地。

  4.米易县彝族肚包肉技艺:肚包肉的历史传承可以追溯到宋代,距今已有1100余年。据说当时彝族贵族为了防止鼠咬和腐败,用动物的内脏包裹肉块,用盐、辣椒等香料腌制,挂在房梁上晾晒熏制,这样既能保存肉类,又能增加风味。肚包肉做法简单,原汁原味,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在米易中高山彝族同胞聚居区广泛推广。肚包肉需选择肥瘦相宜的生态猪五花肉、生态羊肉等,切成拳头般大小的坨坨状,用花椒、木姜子、盐等调料加以腌制;猪、羊肚等清净后成袋状,装进腌制的肉类后缝合,在缝口上用肠片密封;最后风干环节尤为重要,需在海拔较高的中高山室外通风晾晒,然后悬挂室内房梁自然风干3个月左右即可食用。肚包肉用中火煮40分钟左右,肉味醇香、浓郁、鲜美,汤浓白如奶、令人口留余香、回味无穷。

   5.米易县回族板鸭(鹅)技艺:回族板鸭(鹅)技艺是回族先民500多年来的传统,源自唐朝的回鹘部落,后流传到各地,米易县白马镇田坝村是其中一个重要产地。制作过程是:将回族群众自养的鸭(鹅)宰杀洗净,对半剖开用力压平,悬吊滴干水分,制成鸭(鹅)胚。盐、茴香、少许花椒等调料在铁锅内文火炒热,将鸭(鹅)胚背部平放桌上,用炒制过的调料反复搓胸腔、翅、腿、颈等部位,12小时后取出。第二次扣卤,腌制好的鸭(鹅)胚,平放在熏室架子上,把花椒、五香粉、白糖等混合均匀抹在鸭(鹅)身上,用两根篾架成十字形撑于鸭(鹅)腹中,压成板状,下用锯末、松柏树皮,以暗火烟熏4-6小时,中途翻动2-3次,熏完即可食用,低温通风处可保存2-3个月。回族板鸭(鹅)具有色泽金黄、肉质肥美、口感鲜美、肥而不腻等特征。

  6.《茶经》记载,司马相如嗜茶如命,一日不可或缺。公元111年,他曾奉汉武帝之命深入西南夷地,“相岭筑路,孙水(今安宁河)架桥”,于盐边渔场设置大笮县,司马相如每日所饮,便是采自百灵山的野生国胜茶,自此,当地“桑农兴,茶叶盛”,种茶的历史从此延续至今。当地村民通过上百年的摸索、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盐边国胜手工茶制作技艺,以盐边县国胜乡高山生态茶鲜叶作为原料,通过手工采摘、竹筛摊凉、鲜叶杀青、揉捻、经三炒三揉后、炭火烘焙、网筛筛选、手工精挑等技艺对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完成整个工艺流程。第四代技艺传承人罗顺兵以茶企作为依托,以茶农为传承人,收徒授意,截至目前已收徒7人,保护和传承非遗手工制茶技艺。目前,已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开展农村生产生活遗产资源普查挖掘,摸清农村生产生活遗产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民间传人、发展现状等情况,建立完善档案资料。挖掘一批具备传承基础、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农村生产生活遗产项目,支持传承和创新传统技艺,通过建立工场、作坊及博物馆等多种方式建立传承基地,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传习所,实现活态保护与传承。持续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宣传推介,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级各有关部门举办的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宣传推介和展示交流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生产生活遗产文化品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审核: 斯慈伟   责任编辑: 侯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