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攀枝花市2021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15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各县(区)农业农村(农业农村和交通水利、农业农村和交通运输)局

为保障我市粮食生产安全,再夺粮食丰收,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现将《攀枝花市2021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全力以赴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最大限度减少危害损失,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

2021310

 

攀枝花市2021年“虫口夺粮”

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因素,防控农作物病虫危害是减灾保丰收的关键举措。预计2021年我市小麦条锈病、水稻螟虫、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害呈中等发生,个别病虫偏重发生态势,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为组织做好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我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

根据我市农业病虫历年发生规律及全市植保技术人员前期田间调查,在掌握小春作物目前品种布局及病虫发生动态的基础上,结合未来气候预测等因素经植保技术人员综合会商分析,预计2021年我市小春作物病虫总体中等发生(3级),局部地区部分病虫偏重发生。需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预计小麦病虫中等偏轻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较去年略有增加。其中:小麦锈病:以条锈发生为主,永兴、惠民、务本、啊喇等乡镇为重点发生及防控区域;小麦白粉病中等偏轻发生,以地势低洼、背阴的地块发生较重,发病后应及时采用相应药剂进行防治。

(二)水稻重大病虫害。水稻螟虫: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5万亩次。在我市发生预计南部重于北部,各县(区)应抓住6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关键时期,严密监测虫情,准确发布监测、防治预报。防治要点:6月中下旬及时防治本田二代螟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及时防治三代螟虫。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5万亩次。6-8月我市气候条件利于稻飞虱的迁入,虽然我市位于川西稻飞虱的偶发区域,但我市各级植保机构应高度重视,加强稻飞虱的监测和预警工作,随时了解影响稻飞虱迁入、迁出的高空气流变化,密切监视稻飞虱的迁入、迁出情况及其种群动态,以便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生趋势。尤其在水稻分蘖盛期至孕穗期的发生关键时期,必须加大虫情监测力度,根据虫情变化情况及时发布防治警报。稻瘟病:轻发生,主要发生区域集中在我市中高山地区,以叶瘟为主,预计发生面积0.3万亩次。通过在水稻上大力推广带药移栽等技术措施,近年较好地控制了稻瘟病的发生、发展,但必须注意我市山区气候的多样性对病害发生的影响。预计在水稻生长后期,穗颈瘟在我市局部发生,北部重于南部,中高山区重于河谷地区。对北部和中高山区的国胜、温泉、普威、平地、啊喇等地应加强监测,及时发布监测信息及防治警报。稻曲病:中等偏轻发生,预计发生1.8万亩次。经过我市植保技术人员多年的宣传、培训及指导,农民已逐渐掌握了该病害的防治要点,在该病发生关键时期应加强监测,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指导防治。防治要点:抓住防治该病的两次关键时期,在水稻破口前一周及扬花期(以第一次防效最佳)喷施井冈霉素、纹曲灵、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等药剂控制此病的发生、蔓延。稻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4.5万亩次。雨季湿度大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和为害,在田间管理方面应采取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浅灌、晒田等科学措施,及时打捞菌核以消灭菌源。

(三)玉米重大病虫害。草地贪夜蛾: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9万亩次。根据该虫去年在我市的发生情况,结合去冬今春监测及当前发生程度,预计该虫在我市大春玉米上普遍发生较重,重发期集中在6-7月,对该虫的防治宜采取治早、治小、早晚喷药的原则,或在玉米芯内撒施颗粒药剂,幼虫三龄以前喷药防效最佳。粘虫: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万亩次。粘虫属于迁飞性、杂食性害虫,条件适宜容易暴发,在我市只有一个猖獗世代,即6月中下旬的第二代,防治要点:6月中下旬为粘虫低龄幼虫的盛发为害期,也是防治粘虫的最佳时期(三龄以前),各测报点要加强监测,及时指导开展防治工作。玉米锈病:中等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2万亩次。我市鲜食玉米的种植形成了锈病的桥梁田,致使玉米锈病的发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可采用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氟环唑等药剂进行防治。玉米大、小斑病: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万亩次。根据我市气象预测和历年发生情况,预计在玉米抽雄、灌浆期发病较重,二半山区重于河谷区域。防治药剂有苯醚甲环唑、百菌清、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

二、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各县(区)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千方百计保持粮食发展好势头,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加密监测预警,突出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组织应急防治,坚决遏制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和农药减量化有机统一。

(二)行动目标。确保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4%以内,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重大病虫害关键区、源头区和重发区防控处置率达到100%,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6%以上,农药减量化持续推进。

三、重点任务

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抓住重点区域、关键时节,打好三大防控战役,贏得粮食丰收主动权。

(一)打好小麦“两病一虫”防控突击战。条锈病:全面落实药剂拌种等预防措施,重点抓好秋冬带药侦查、早春打点保面,落实勤查早治措施,清除早期病点和病团,压低后期菌源基数。小麦中后期,及时组织统防统治、应急防治,做到应统尽统、应防尽防,严防大面积流行成灾。赤霉病: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抓住抽穗扬花期关键时期,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一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等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立即组织喷施保险药,严防病害发生流行。麦蚜:突出穗蚜达标防治、一喷多防,在做好条锈病、白粉病防控的基础上,组织穗期一枪药,将蚜虫控制在防治指标之下。

(二)打好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攻坚战。全面推行带药移栽技术,推迟减轻病虫发生危害。水稻螟虫:狠治一代,普治二代,压低前期螟虫基数,控制后期螟虫危害。稻曲病:重发区的感病品种在破口前5-7天统一防治,穗期再行防治,降低发病稻粒数。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对稻飞虱,重点做到压前控后、严防后期突发成灾;对稻纵卷叶螟,要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功能叶(上三叶)。稻瘟病:狠抓叶瘟初发阶段和破口抽穗期预防,防止大面积流行。纹枯病:应突出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防控,遏制扩展危害。

(三)打好玉米重大虫害防控阻击战。草地贪夜蛾:实施分区防控,我市做为周年繁殖区,应主攻冬春季,防好夏秋季,实施阻截防控,筑牢金沙江流域监测防线,层层阻截诱杀迁飞成虫。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应急防治,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黏虫:密切关注灯下外来蛾量,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抓住幼虫3龄暴食为害前的关键期,突出早查早治和集中统一防治,防止局部暴发成灾。玉米螟:坚持压前控后,重点做好苗期、大喇叭口期防治,压低田间虫量,减轻后期发生程度和防治难度。

此外,要加强河滩地区、水库周边荒地蝗虫隐患排查,在采取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措施基础上,突出抓好高密度点片应急防治。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建立健全重大病虫监测网络,完善测报制度,增加县乡专业测报人员,以省级重点测报站为核心,增设智能监测设备,提升监测预报信息化水平。各县(区)植保机构要加强重大病虫害源头区、常年重发区监测调查力度,密切跟踪、准确掌握发生消长动态,适时启动重大病虫周报制度,重大虫情当日即报。加强大田普查、系统调查和趋势会商,准确把握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二)加力推进统防统治。全力推进五有五好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评选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病治虫效果、效率和效益。培育一批应急防治队伍,配备高效施药机械等现代化防控装备,提高重大病虫应急防治能力。支持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自防自治,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开展科学防控;在粮食主产区,要统一组织防控工作,确保统防统治全覆盖。

(三)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优先选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推广应用,集成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的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融合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大力推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持续治理,促进农药减量化。

(四)推进科学安全用药。全面推进农药经营门店标准化建设,真正做到淘汰一批小散乱农药门店、树立一批标准化农药门店。全面开展百县千乡万户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培训行动,重点培训种植大户、专业化防治组织技术负责人和标准化农药门店经销商。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和高效药械,坚持达标防治、对症选药、适时适量用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用药规定,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组织科学认识农药使用专题宣传,宣传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成效,营造良好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力争将重大病虫害防控纳入地方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县抓落实的原则和政府主导、部门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压实防控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及早安排部署,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顺利开展。

(二)强化指导服务。及时印发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和指导意见,层层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在病虫防控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深入基层,指导生产一线人员正确掌握病虫害识别、施药器械使用、农药安全使用等专业知识,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适时举办现场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防治,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

(三)强化资金支持。积极争取省级植保专项资金,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在管好用好上级财政资金的同时,争取本级财政投入,确保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要整合利用重大病虫防控、农业生产发展、绿色高产创建、防灾减灾补助等资金,支持重大病虫防控工作。

(四)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增强农民群众主动防病治虫意识,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行动安排

(一)制定行动方案。310日前,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印发《攀枝花市2021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在315日前,细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种植业与农药肥料科。

(二)及时动员部署。各县(区)应及时组织召开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会、小春作物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大春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等,分阶段、分作物、分区域动员安排防控工作。

(三)准确会商趋势。分阶段组织技术人员全面分析会商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形势,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四)严格信息报送。12月上旬-4月下旬实行小麦重大病虫、5月初-9月底实行水稻和玉米重大病虫、5月下旬-8月下旬蝗虫发生防控信息一周一报制度。条锈病、稻飞虱、草地贪夜蛾等出现重大情况时实行日报制度。新发突发重大病虫害当天即报,及时掌握发生防治动态。

(五)加强监督指导。市级业务主管部门采取日常联系指导和关键时期现场指导相结合形式,及时调度小春、大春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控进展,监督并协助防控措施落实。

附件:1.2021年四川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2.2021年四川省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3.2021年四川省小麦重大病虫防控技术要点

4.2021年四川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5.2021年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要点

6.2021年四川省农区蝗虫防控技术要点

附件1

 

2021年四川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一、防控策略

预防为主,绿色控害,减药增效。以稻田生态系统和健康水稻为中心,以抗(耐)病虫品种、生态调控为基础,优先采用农艺措施、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增强稻田生态系统自然控害能力,降低病虫发生基数。应用高效、生态友好型农药应急防治,控制危害。推进绿色防控专业化服务,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防控技术

(一)基础性预防措施。

1.选用抗(耐)性品种。以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为重点,因地制宜选用抗(耐)性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

2.生态调控。田埂和田边保留功能杂草,种植大豆、芝麻、波斯菊、硫华菊等显花植物,涵养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路边沟边、机耕道旁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5米,降低螟虫种群基数。

3.农艺措施。(1)翻耕灌水灭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连片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清洁田园。稻飞虱终年繁殖区晚稻收割后立即翻耕,减少再生稻、落谷稻等冬季寄主植物,降低越冬病源虫源基数。

(二)优先采用的绿色防控技术。

1.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针对恶苗病、苗瘟、病毒病、线虫病、稻飞虱、稻蓟马等苗期病虫,进行药剂拌种或浸种,减少秧田期和大田前期用药。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螟虫、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和叶蝉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2.物理阻隔育秧。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15-20/平方米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育秧,阻隔介体昆虫,预防病毒病。

3.性信息素诱杀和交配干扰。越冬代二化螟、大螟和主害代稻纵卷叶螟始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信息素,通过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减轻为害。群集诱杀采用持效期3个月以上的挥散芯(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套,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厘米为宜。交配干扰采用高剂量信息素智能喷施装置,每3亩设置1套,傍晚至日出每隔10分钟喷施1次。

4.释放稻螟赤眼蜂。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亩均匀放置5-8点,每次放蜂量8000-10000/亩。高温季节宜在傍晚放蜂,蜂卡放置高度以分蘖期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释放球可直接拋入田中。

5.稻鸭共育。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日龄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和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发生为害。

6.孕穗末期至抽穗期保护预防。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根据穗期主攻对象组合用药,预防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穗腐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

(三)药剂应急控害技术。

在落实预防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当地重大病虫,根据预测预报和发生实际,推行达标用药应急控害。稻飞虱: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对前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的稻田施药,药剂可选用三氟苯嘧啶、吡蚜酮、呋虫胺等。

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分藥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以上的稻田施药控害;二化螟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重点防治每亩卵块数达到40块的稻田。稻纵卷叶螟防治可选用甲维·茚虫威、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水稻螟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等。

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预防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间隔7天第2次施药,药剂可选用三环唑。

纹枯病: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施药,药剂可选用丙环唑、井冈霉素等。

稻曲病: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药剂可选用戊唑醇、井冈·戊唑醇等。

(四)注意事项。

1.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大螟和稻纵卷叶螟,应大面积连片应用,不能将不同害虫性信息素挥散芯置于同一诱捕器内。

2.生物农药应适当提前施用,确保药效。

3.稻虾、稻鱼、稻蟹等农业生态种养区和种桑养蚕区及其邻近区域,应慎重选用药剂,避免对养殖造成毒害;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破口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避免药害。

4.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一季多次单一使用同一药剂。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禁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农药,慎用有机磷类农药。

5.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附件2

 

2021年四川省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一、防控策略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原则,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实施秸秆粉碎还田、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采取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天敌保护利用和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实现玉米重大病虫可持续治理,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二、主要防控措施

1.草地贪夜蛾:参见附件4”2021年四川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2.玉米螟: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心叶末期喷洒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

3.黏虫: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傍晚至次日凌晨开灯。及时清除田边杂草,幼虫3龄之前施药防治。

4.地下害虫及蚜虫、蓟马等苗期害虫:利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5.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在玉米心叶末期,选用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一次,褐斑病重发区在玉米810叶期用药防治。

6.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发病初期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喷施生物农药或杀菌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一次。

三、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1.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压低病虫源基数。

2.成虫诱杀技术。在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对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3.种子处理技术。根据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种衣剂实施种子统一包衣。

4.苗期害虫防治技术。根据苗期二代黏虫、蓟马、灰飞虱、甜菜夜蛾、棉铃虫的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虫剂喷雾防治。使用烟嘧磺隆除草剂的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发生药害。

5.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心叶末期,统一喷洒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幼虫;根据中后期叶斑病、穗腐病、玉米螟、棉铃虫、蚜虫和双斑长跗萤叶甲等病虫的发生情况,合理混配杀虫剂和杀菌剂,控制后期病虫为害。推广使用高秆作物喷雾机和航化作业,提升中后期防控作业能力。

6.赤眼蜂防虫技术。在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害虫产卵初期至卵盛期,选用当地优势蜂种,每亩放蜂1.5-2万头,每亩设置3-5个释放点,分两次统一释放。

附件3

 

2021年四川省小麦重大病虫防控技术要点

 

2021年小麦病虫害防治以条锈病、赤霉病和蚜虫为主攻对象,抓住关键时机和落实关键措施,切实提高防效,减轻危害损失。

一、小麦条锈病

川西北、川中地区要加大小麦条锈病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频次,坚决落实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控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做到应治尽治,压低菌源基数,最大程度延缓病害向周边麦区传播扩散速度,降低后期大面积流行风险。川南、川中等其他麦区要加强病情监测,及时组织开展大田普查,一旦发现中心病团,及时扑灭,打点保面,严防大面积流行成灾。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丙环唑等。

二、小麦赤霉病

在科学肥水管理、清沟理墒等农业防控措施基础上,切实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适期用药。在川中等赤霉病常发区,全面落实见花打药药剂预防措施,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次施药,进行第二次防治。其他偶发区,一旦遇适宜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应抓住小麦扬花期,及时用药预防。二是坚持合理选药。要采取轮换用药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药性产生。农药产品剂型上尽可能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品种上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三是坚持科学施药。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无人机等施药机械,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植保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作业,应添加沉降剂,确保防治质量。

三、小麦蚜虫

在前期加强监测和防治条锈病、赤霉病等兼治基础上,突出抓好小麦穗期蚜虫防治,一旦百穗蚜量达500头,立即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小麦主产区、麦蚜重发区一旦穗期气候条件适宜,蚜虫发生代次增加、繁殖速度加快,呈暴发危害势头时,立即组织应急防治,可适当增加防治次数,确保防治效果,减轻虫害损失。提倡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将杀虫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科学配方、混合喷洒,综合控制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多种病虫危害,达到一喷多效。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

附件4

 

2021年四川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要点

 

一、防控策略

按照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坚持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开展大区域联合监测,推行分区治理,突出主要作物和关键季节,落实防控指导任务。利用理化诱杀控制成虫种群数量,抓住低龄幼虫防治关键期,注重区域联防和统防统治。

二、防控措施

(一)监测预警。

要按照草地贪夜蛾迁飞规律和危害特点,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三区三带布防任务,进一步增设性诱监测设备,加密布设高空测报灯、自动虫情测报灯等监测设备。金沙江流域和盆地东南缘监测防线地区,每个县至少配备一台高空测报灯,开展系统观测,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迁飞和发生消长动态。以玉米为重点,兼顾小麦、甘蔗、高粱等寄主植物,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草地贪夜蛾发生期,定点定人定田,每3天开展一次系统调查,重点掌握成虫高峰、产卵数量、幼虫密度、被害株率。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和穗期,组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合作社、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及时开展大田普查,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和关键防控时期。

(二)分区防控重点。

攀西及川南周年繁殖区。主攻冬春季,提前组织防控,防好夏秋季,全面压低本地虫源,控制当地危害损失,减少外迁虫源数量。盆地迁飞过渡区。抓住春夏季迁入高峰,重点扑杀迁入虫源,减轻当地危害、压低过境虫源繁殖基数。金沙江流域和盆地东南缘两条监测防线地区。重点做好虫情监测和应急防控,阻断成虫迁飞通道,降低北迁南回虫源数量。

(三)主要防控技术。

根据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规律,结合预测预报,因地制宜采取生物生态控制、理化诱控、应急防治等综合措施,强化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及时控制害虫扩散危害。

1.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以草地贪夜蛾周年发生区和境外虫源早期迁入区为重点,强化生物生态预防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可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促进可持续治理。

2.成虫诱杀技术。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发生基数,减轻危害损失。

3.卵期和幼虫防治技术。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重点关注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1)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等生物制剂。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压低虫口基数。(2)应急防治:针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可选用农业农村部推荐的草地贪夜蛾的应急防治药剂,如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甲维盐等,及时开展科学防治,注意轮换用药和安全用药。

附件5

 

2021年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要点

 

一、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选用优质脱毒种薯,优先采用抗病品种、种薯处理等技术,根据预测预报科学用药,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众联防联控相结合。

二、防控技术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适合本区域的抗晚疫病品种。

2.种薯处理。播种前7天将种薯摊放在通气良好的空间,隔天翻动薯块,拣除病烂薯。播种前种薯切块时将切刀用75%酒精或高锰酸钾浸泡5-6分钟进行消毒,最好多把切刀轮换使用;种薯切块后可选用药剂拌种或种薯包衣。拌种后晾干装网袋小垛摆放,保持良好的通风,促使伤口愈合,1-2天后播种。

3.生长期喷药。依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监测,确定防治最佳时期,或在中心病株始见期,选用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全田喷雾处理,进入流行期后,依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或田间病圃监测,进行药剂防控。防治应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施药间隔期5-7天(视天气及发病情况),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注重轮换用药,提倡加入助剂提高药效。

4.收获期防治。收获前10-15天采用机械杀秧。杀秧后收获前喷施一次铜制剂,以杀死土壤表面及残秧上的病菌,防止侵染受伤薯块。

三、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

针对晚疫病,结合系统监测及田间调查结果,组织专业化防治队,开展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方法,统一施药的统防统治,将晚疫病重发流行风险降至最低。

附件6

 

2021年四川省农区蝗虫防控技术要点

 

一、防控策略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的植保理念,协调运用农业、化学、生物和生态方法,科学及时防控,严防造成局部暴发态势。蝗虫中低密度发生区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等绿色治蝗技术;高密度发生区及时开展应急防治,科学选药,精准施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改善)蝗区生态环境,促进蝗虫灾害的可持续治理。

二、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区域。

1.沙漠蝗。重点防控区域为与云南、西藏接壤的安宁河、金沙江和雅砻江流域可能入侵的地区。

2.西藏飞蝗。重点防控区域为藏区金沙江、雅砻江等河谷地带。

3.土蝗。盆地土蝗常发区。

(二)防治指标与适期。

飞蝗防治指标为0.5/m2,土蝗防治指标为5/m2,防治适期为蝗蝻3-4龄盛期。

(三)主要技术措施

1.生态控制技术:西藏飞蝗发生区可种植沙棘,改造蝗虫滋生环境。在土蝗常年重发区,可通过垦荒种植、减少撂荒地面积,春秋深耕细耙等措施破坏土蝗产卵适生环境,压低虫源基数,减轻发生程度。

2.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在中低密度发生区(飞蝗密度在5/m2以下和土蝗密度在20/m2以下)和生态敏感区(包括湖库、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禁止或限制使用化学农药的区域),优先使用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防治,合理使用苦参碱、印楝素植物源农药,有条件的农牧交错区,可采取牧鸡牧鸭等进行防治。生态敏感区可降低防治指标,在3龄盛期前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必要时,在周边建立隔离带进行药剂封锁。

3.化学防治技术:主要在高密度发生区(飞蝗密度5/m2以上,土蝗密度在20/m2以上)采取化学应急防治。可选用马拉硫磷、高氯.马、阿维·三唑磷、吡虫啉等农药。在集中连片面积大于500公顷以上的区域,提倡进行飞机防治。在集中连片面积低于500公顷的区域,可组织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使用大型施药器械开展防治。重点推广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在玉米等高秆作物田以及发生环境复杂区,重点推广烟雾机防治,应选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化学防治时,应考虑条带间隔施药,留出合理的生物天敌避难区域。